澳門與中國市場懷錶 專題訪談活動在科學館圓滿舉行
6月16日,以澳門與中國市場懷錶為主題的專題訪談活動在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方榮毅館長作為澳門本地的鐘錶文化愛好者和收藏家,以司儀的身份為活動做主持,特別邀請到常偉先生出席訪談,並且活動中還特別邀請到“表壇聖手”之稱的澳門獨立製錶師霍飛樂先生作為神秘嘉賓。常偉先生除了是瑞士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的評委,同時也是鐘錶文化學者和鑒賞者,對於澳門以及中國鐘錶歷史研究頗深,著書良多;霍飛樂老師除了上述身份,本身也是資深的中國市場懷錶收藏家。三位專家為大家娓娓道來中國市場懷錶的由來,以及澳門在中國鐘錶之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活動中,澳門東灃時計博物館共在現場展示14枚時間跨度由17世紀到19世紀的各類古董懷錶時計,既有主教和傳教士們佩戴的十字架懷錶和聖經琺瑯懷錶,也有各類獨具匠心的琺瑯工藝中國市場大八件懷錶和對表,以及澳門獨立製錶師霍飛樂老師的霍氏一號懸浮陀飛輪腕表。在訪談開始前我們邀請了在場觀眾一起觀賞這些古董時計和腕表,通過解說,打開後蓋讓參與者一起欣賞精美的雕花機芯和背後的故事。不少觀眾更是首次見到懸浮陀飛輪的運轉,大呼過癮。
在觀眾對中國市場懷錶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認識後,訪談節目正式開始。方館長和常偉先生以澳門開埠為話題起點,以輕鬆愉快方式為在場聽眾畫出了一條清晰可見的歷史脈絡,從羅明堅傳教士的到來,到利瑪竇傳教士的一路北上,從考克斯父子在乾隆年間的貿易商行,到廣州十三行貿易季與非貿易季時商人們和家眷們的居住地等等,一一延伸開來,而上述這些都和澳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400多年前直到如今,歷史悠悠,滄海桑田的變化,而澳門的鐘錶歷史文化值得再次被人所關注和研究, 當年的中國市場表之父伊伯利的家族成員,以及大八件之父愛德華播威的弟媳等,如今都靜靜地躺在了離此不遠的聖公會馬禮遜堂的公墓裡。當年歐洲傳教士以澳門作為遠東中心的策略和方向,進而以 “鐘錶外交”叩開了中國的大門,回顧這段歷史,澳門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這也正是澳門歷史的“根”。近百年來,隨著戰火和貿易港口的變遷,這段歷史逐漸被埋沒和遺忘,方館長也在訪談中表示希望將來可以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一起攜手共同研究和發掘這段歷史。
所幸如今澳門的鐘錶歷史空缺已被填補,方館長為在活動中為聽眾們隆重介紹了本次的特邀神秘嘉賓,霍飛樂老師。在場上和常偉先生以及方館長共同探討了中國市場懷錶的收藏和各自多年的見解經驗。
同時霍飛樂老師作為澳門的獨立製錶師,已在2018年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枚懸浮托飛輪腕表,從研發,設計到手工製作和組裝生產都是百分百澳門製造,為我們填補了這一空白。為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以及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霍飛樂老師將攜手博物館,推出一系列的腕表,用這一獨特方式表達對澳門和祖國的熱愛!
本次參加活動的聽眾有不少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同胞,不少是業內的鐘錶愛好者和鐘錶專家,在接觸古董懷錶實物和攀談中興趣盎然,談笑風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心得,而訪談節目也在這一愉快的氣氛中走到尾聲。在此也特別鳴謝澳門科學館對於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