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銅鎏金動物造型座鐘
館藏編號:C2301001
約1810年法國巴黎製,鐘面及機芯均簽署寶璣(Breguet à Paris),高16釐米,長18釐米,寬7釐米。青銅鎏金材質,底座以精美葡萄果藤雕花環繞裝飾,整體造型以小狗用嘴巴叼着果籃為主題場景。白色瓷盤鐘面,寶璣式指針和寶璣數字,軌道式分鐘刻度。圓形懷錶式機芯,芝麻鍊及寶塔輪,鏤空雕花擺輪防護罩,銀質快慢調時盤,冠狀輪擒縱。
功能:具時、分顯示功能。
青銅鎏金(Ormolu)
在18及19世紀,工匠們時常運用鎏金技術作為鐘、傢俱等作品上。青銅鎏金Ormolu是法國工匠們在製作時的常用技法,將金溶于水銀(汞)中,形成金泥並塗於青銅上,而後火力加熱使水銀蒸發,使金附著於器物表面。不同於貼金、包金,更厚實耐用。然而由於水銀的劇毒性,大批的鎏金工匠不到40歲就死亡,即使當時採用了各種預防措施仍於事無補,鎏金技術在法國逐漸不被允許使用,約到1900年,民間仍有人繼續使用此技法,直到電鍍金技術的發明取代了鎏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