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語言 : English 简体

霍氏7號作品


發佈日期:2019 年 11 月 29 日 15:13
  • 分享至:

霍氏7號作品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20周年,澳門獨立製表師霍飛樂先生7號作品。

        7號作品主題為“澳門歷史建築”,錶徑42毫米,316L不銹鋼錶殼,採用自動上鏈機芯,具備時分秒顯示功能,錶盤圖案分別有“媽閣廟”、“東望洋炮台”、“澳門鐘錶博物館”三款,每款限量100枚。

 

三個歷史建築簡介: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該廟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物。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媽祖廟的創建年份,至今未有定論;但大部分學者都肯定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門前,此處已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從1751年完稿的《澳門記略》附圖上可見整座廟宇已有一定規模;到清道光八年(1828年),媽祖閣重修,廟內建築,大為完善。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及光緒元年(1875 年),媽祖閣兩遭颶風破壞,建築物受損,經兩年重修擴建後,奠定今天的模樣。它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亦是原建築物保存得最長久的澳門文化遺產,見證了澳門數百年來的變遷。

 

        東望洋炮台、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修築於1622 年, 1637 年擴大增修,翌年完工,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此後,炮台一直被列為軍事禁區,非經批准,外人不得擅進,只有每年的8月5日聖母誕及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予公眾參觀。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炮台才被辟為旅遊點,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

 

澳門鐘錶博物館所在的建築群為大三巴巷建築群,最初此區房屋的前身是聖保祿學院附屬設施的一部分,包括診所,銀庫等。1835年聖保祿學院火災後,摧毀了其大部分的附屬設施。現時的房屋之形式與望德堂區的建築相似,具有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流行的現代派傾向。




 
瀏覽次數:1202

回最頂